• 人才引进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邮箱系统
  • 校园缴费
  • 智慧校园
  • English

老网站数据

长江网:大学生深入老区关注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2-07-15 阅读:

(长江网i新闻记者 喻俊)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怎么样?社会如何向他们伸出关爱之手?近日,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的21名社会实践队员带着这些问题,徒步走进革命老区七里坪镇的各个村庄,开展“留守”儿童生活现状问卷调查活动。

此次活动主要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以便于了解留守儿童的个人心理情况、生活情况及学习情况。21人的实践团队被分成四个调研小组,调查走访了七里坪镇草店村、八一村、杨山村等十余个村庄,主要向“留守”儿童家庭发放调查问卷,宣传有关“留守”儿童的知识并进行了交流。同时,向当地村民询问了对“留守”儿童的看法及如何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建议。

调查中发现,由于生源逐年减少,村里面的绝大部分学校都与镇里的学校合并办学,不少“留守”儿童不得不在七里坪镇的学校集中读书,由于村庄离学校较远,且没有校车能接送,大多“留守”儿童的父母会选择外出打工,让家中的老人陪孩子在学校附近租房居住,来保障孩子有书可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留守儿童潘洋,今年刚满12岁,在七里镇中学读初二,平时喜欢跳绳,能独立照顾自己,会洗衣做饭打理家务。潘洋说,“父母带着弟弟常年在外打工,家里有爷爷、奶奶和一个叔叔;奶奶是聋哑人,叔叔因为一场车祸中,造成身体高位截瘫,出事至今在轮椅上度日,家里的重担全部落在爷爷一人的身上,家里负担很重”。潘洋只要放假在家就会帮助爷爷做些农活,照顾家人。

“爸爸妈妈有好几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我希望他们不要外出打工,快点回来,我很想他们。”留守儿童蔡鑫伤心的对调研队员说。实践队员发现,留守儿童普遍缺乏家人,特别是父母的关心和关爱,不少留守儿童存在留守综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

代监护人江奶奶饱含深情地说,“孩子的父母为了生计迫不得已外出打工挣钱,这都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为了孩子的将来。”

留守儿童作为当今社会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在逐渐被忽视,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留守儿童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让社会多了解他们多帮助他们,让留守儿童在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

详情请看:http://inews.cjn.cn/xyxw/201207/t1982447.htm

老网站数据

CopyRight © 武昌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昌理工学院网络中心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