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我们武昌理工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并担任了该团队的队长,与其他来自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优秀同学一道,前往九资河镇中心小学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义务支教”活动。在支教活动结束之际,我对于在支教中的生活、工作、学习及思想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如下:
九资河镇中心小学位于大别山脚下,是与安徽省交界的一个边陲小镇。在支教前的准备工作会议上,带队老师校团委老师南书记让大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我们这次要去的地方毕竟是山区,生活条件肯定不如在学校好,不过我们既然选择了参加支教,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困难圆满完成支教任务的。所以,我们每一个成员都充满了信心。
一 活动中的记录及感想
7月3日是我们三下乡的第一天。为了赶上早晨8点的校车,我6点就起床收拾好行装在行政楼前集合,出发前我们在行政楼前进行了简短的出征仪式,然后就踏上征程。经过大约四个半小时的行程,我们终于到了目的地——九资河镇中心小学。当地小学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安排了我们在宿舍安顿下来。然后我们就要为招生做好准备。我是本次支教团队的队长,因此就必须做好接下来的工作安排。晚上,南书记给我们开了一个小会,给我民讲述了一些支教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我就安排了宣传,生活,教学等方面的分工。
为了充分宣传我们义务支教队,第二天,我们就各自按照昨天晚上开会的安排行动起来,还安排了四个队员带着宣传横幅到人流量大的地方设置了宣传点,通过宣传,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一:农村的孩子暑期没有补习功课的去处,但家长却十分期望孩子能够在暑假继续学习;二:有少部分村民对我们大学生“义务支教”了解不多,询问我们的问题大部分都是关于收费与否,而针对这一点,我们也进行了耐心的解释和大量的宣传,我们支教是义务劳动,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通过宣传,我们使村民对于我们这支支教队的性质有了全面的了解,村民们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来上学,并且表示大力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的宣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接下来,我们的教学真正开始了,我的课程不多,只是负责带六年级的数学课。通过与该小学校长的沟通,我们制定了“以文化课辅导为辅,以培养孩子文艺特长为主”的教学方针,因此我们除了开设了语、数、外等常规课程外,还开设了军训一刻钟、《弟子规》、舞蹈、音乐、美术、书法、手工、武术体操、走访退伍军人实践教学等特色课程。
在授课之外,我们还为同学们开设了活动课,活动课的基本内容主要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一是走访退伍老军人、聆听革命战争故事;二是安全教育主题。通过活动课的开展,同学们了解了一些真实的革命故、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护意识。
在每天晚上我们都会开工作小结会议,针对当天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其中有一次负责其他科目教学的队员反映,有些同学上课表现不积极,一度出现十分沉闷的气氛。对此我们要求队员们对孩子们尽量用鼓励的措施激励他们。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奖励教学法”十分成功,许多同学都改掉了不愿积极回答问题的坏习惯,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真正实现了师生互动,寓教于乐。
在生活中,我真正感受到了团队精神和集体的力量。就拿平常做饭来说,由于我们人数多,一般做好一顿饭需要四名队员的共同努力,有的做饭,有的做菜,有的负责采购蔬菜。虽然饭菜都是在没有太多厨房经验的队员手中完成,但我们吃着自己烧的饭菜还是十分可口的!
在教学之外,我还负责对我们支教队活动的图像记录工作,也就是把有代表性的事件进行拍照,整理。比如在我们向村民宣传时的情景,我们讲课时的情景,这些图像比文字更加直观的表现出我们的工作情况,也是支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以上的各种工作,我确实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团结同学的思想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特别是我的学生已经对一些简单的事物进行准确的描绘了。 二 活动的总结与感悟
眨眼间,我们的支教活动已经临近尾声,7月30日我们在九资河镇中心小学的操场上进行了本次活动的总结暨汇报演出工作,九资河镇政府领导、中心校领导、中心小学领导及近300名学生家长出席了本次汇报演出工作。活动结束后,
我们即将踏上回校的征程,当时全场的老师、学生及家长都流泪了,这个动人的场面是我一生都无法忘怀的。
在支教的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一,农村小学课程单一化严重,开设的课程除了语文,数学,品德、英语等之外,其他培养学生特长类的课程很少,可能是因为师资缺乏和设施问题造成的。二:农村教师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还是我在上小学时“老师死讲,学生死记”的模式,这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学的情况出现。所以建议农村小学要学习先进的讲课方式,比如我们用过的“奖励教学法”就不是我们发明的,而是一些学校成功应用过的。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见金。”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三下乡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结束了。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拥有社会知识和文化的最前沿者的优势,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肩负起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传大历史使命,由于条件的限制,可能我们做是很有限,但是我们必须尽自己的力量去做。因为我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真正的完善自己。
回顾我短短三十来天的工作表现,我觉得有些方面做的还不是很到位,但是得到了当地小学领导、我校领导的肯定及我们的成果,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己在支教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个人能力培养上都是获益匪浅。
链接:http://school.youth.cn/2012/0827/2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