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引进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邮箱系统
  • 校园缴费
  • 智慧校园
  • English

老网站数据

湖北教育新闻网:大学生暑期支教贫困山村 学生来信“想老师了”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2-09-03 阅读:

湖北教育新闻网:“老师,你在吗?”,“老师,我们明天就要开学了,你和其他的老师都还好么?”,“老师,我在你的空间看到你的大学了,好漂亮,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上漂亮的大学”……8月31日晚,正在寝室上网的武昌理工学院学生陈龙发现电脑右下角灰色的企鹅突然亮了起来,打开这跳动的企鹅,映入眼帘的是来自黄冈市九资河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肖用三一连串的问候语及问题,他突然眼睛就湿润了。

7月初到7月底,时逢炎夏季节,武昌理工学院22名学子不畏烈日酷暑,来到了大别山主峰脚下的黄冈市罗田县九资河镇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义务支教活动。在支教期间,他们因材施教,寓教于乐,制订出“以文化课辅导为主,艺术特长开发为辅”的授课方案,授课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括了语文、数学、音乐等传统课程,还有军训、礼仪、舞蹈、素质拓展训练等创新型课程,各种别具一格的特色教程,受到小学生们追捧,学习兴趣高涨。

7月31日,武昌理工学院支教团队完成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内,队员与150余名孩子们朝夕相处,一起吃饭,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开拓了视野,学会了平时不会的东西。临走前,家长和孩子们纷纷拉住支教大学生们的手不放,期盼他们明年再来支教,有的小学生哭着为支教老师们送别。距离支教活动结束已经有一个月了,但是那大别山下的孩子们却没有忘记与老师们的联系,队员们与孩子们的沟通却并没有少。队员与孩子们利用QQ、电话等通讯工具,互相的问候,询问近况。“老师,在么,最近忙什么呢?回家了么?我想你们啦…”听着三年级鲍刚打来的电话,又回想起支教一个月的生活,真的很想念山区里那群可爱的孩子,队员朱雅雯告诉记者。

“你们今年的暑期支教活动办得很很有意义,特别是《弟子规》这门国学课程教会了孩子们尊师重道、孝敬父母等一些优秀传统,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意义。”四年级的学生陈可的妈妈在QQ聊天中对记者说道。

日前,九资河镇中心小学的罗青峰校长向该支教团打来电话,感谢该团队为其小学从十堰募集到的第三批物资(衣物、书本、文具等)已经运达。他表示:“将认真分析和总结此次支教活动的材料,开学后将在全校教师会议上对此次支教活动进行探讨和学习,学习大学生支教团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模式,以尽量的改善当地小学的教学方法。”罗校长告诉记者,此次支教活动不光给当地的学生也给当地的老师上了生动的一课,非常希望大学生们多多举办这样的公益活动。

“看着当地学生、家长及老师一次次的问候,仿佛一切都是昨天。”支教团团长成龙告诉记者,大别山下,九子河畔的那山、那水、那情、那景、那人都不期而至。我时常在想,我们到底教会了孩子们什么,是知识?这只是凤毛麟角,不值一提。是教会了孩子们看到了山外面的世界,让他们心中有了期许、有了希望。

为纪念一个月的支教活动,支教队员熊仁华还专门写了一首诗《大别山,离歌回荡》:挥手离别的身影,让我们不停的张望;作别亲爱的朋友,此刻,无语凝咽;失去理性中最后一丝清醒,挥挥手,满口苦涩,清冽的山泉只能酿成寂寞压抑的苦酿。给我一粒种子,将友谊深播在这土地;让你我在爱中成长,虽然韶华易逝,白驹过隙,但我们知道,时光,已经刻下了过往的点点滴滴;经年之后,也依然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在我们的心中。连绵的青山,绿水回环,老师,学生,我们彼此陪伴;陪伴,在这大别山间九资河畔;春去秋来,任你山花烂漫,霜叶翩翩,映山红燃烧了整片山峦;你与我的故事,在夕阳的余晖里,染红了天边的云彩;将这份感动寄给夜空,让星星和月亮替我们继续上演,而我,只希望坐在青葱的河谷中,将往事仰望;看你们沐浴阳光,放声歌唱,梦想展翅飞翔。(通讯员刘明杨)

链接: http://news.e21.cn/html/article/2012/09/20120902111953_hfx5wkkpdl.html

老网站数据

CopyRight © 武昌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昌理工学院网络中心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