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引进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邮箱系统
  • 校园缴费
  • 智慧校园
  • English

老网站数据

湖北教育新闻网:武昌理工学院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模式试行“通才教育”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2-09-11 阅读:

湖北教育新闻网:“我们学校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新学期课程表出现了令人震惊的生物学,想知道此课与本专业的联系,求解!”日前,武昌理工学院一网名为“偏十三画”的学生针对新学期的课程表在微博上发出质疑。该校表示,这是学校借鉴国外知名大学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文专业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备。

该校商学院副院长张毅告诉记者,美国的素质教育其实是一种通才教育,即大学教育并不只是对某个技能的教育,而是让学生有广阔的视野,允许学生自由发展。真正的专业教育是硕士以上。记者了解到,去年8月底,该校选派商学院张毅等6位年轻老师前往美国学习、借鉴国外大学的先进教学经验,学习美国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教学系统设计、课程体系结构安排、高校的组织结构、教育技术的构建等先进经验,让几位老师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张毅副院长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调研期间,她发现该校推出了“核心课程”教育计划,核心课程是哥大本科教育的基石,其目标是为哥大全体本科生,无论其将来的专业或方向如何,提供一个广阔的视野,使之谙熟文学、哲学、历史、音乐、艺术和科学上的重要思想与成就。其具体做法是:所有大一大二的新生,不分科系,注册之后就开始学习核心课程,包括西方文化和艺术的经典作品。第三年才进入专业学习。由此使理工科学生增加对人文学科的了解,文科学生增加对包括科学在内的西方文明的认识。所有的学子要接触到非常广泛的知识面。比如人文文学要求学生阅读从荷马到列夫托尔斯泰的27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而“当代文化”课程则让学生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的哲学都有所涉猎。

曾就读于哥大的戴尔电脑首席执行官迈克•戴尔,原本主修的是生物专业,却一手创办了戴尔电脑公司的直销模式,并最终推广到了整个电脑行业。能在经济领域取得这样的成就,戴尔说是因为在大学时,他曾选过一门宏观经济课。他说:“那门课的教授讲的一点至今难忘,那就是,你永远不能以常规思维来认识世界。这个世界上以常规思维来思考的人实在太多。”

同样的,惠普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弗奥里娜也是哥大的毕业生,她的专业本是中世纪史与哲学,但由于大学时代接触到理工课程的学习,使她自信自己能以一种恢弘的历史观面对现代社会向数码化社会的转型。

无独有偶,钱学森先生94岁谈到自己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所受的教育说:“我本来是航空系的研究生,但我的老师鼓励我学习各种有用的知识。我到物理系、生物系、化学系去听课。有趣的是,学院还鼓励那些理工科学生提高艺术素养。我们火箭小组的头头马林纳就是一边研究火箭,一边学习绘画,他后来还成为西方一位抽象派画家。”

张毅副院长介绍说,美国本科的素质教育,其实推崇的是一种通才教育。我们此举是借鉴了国际上最先进的素质教育培养理念,并将教育理念落实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学生的人文专业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兼备。而选用的生物学课程的教材,是国内科普类的最好的一本教材。在该校其他学院,比如信息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的理工类学生也开设了部分文科类课程,例如大学语文、马克思主义思想概论、近现代科学技术展望等。该校城市建设学院土木专业大三学生孙博志认为,在理工专业开设部分文科类课程,让学生的视野拓宽,有利于以后的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该校新学期推出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全面推行“核心课程”教育,其中核心课程分为核心专业素质课程和核心非专业素质课程。核心专业素质课程又包括核心基础课程、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程,核心非专业素质课程包括核心理论课程、核心实训项目。而在文科类专业开设的理工类课程和理工类专业开设的文科类课程都属于核心非专业素质课程。该校宣传处邓万民教授表示,此举可以全面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专业素质优势、非专业素质优势和特殊素质优势,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创新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武昌理工学院2010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高校,承担“创新民办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创建高水平民办大学”的改革试点任务,是全国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任务的高校。该校首创的成功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曾荣获“国家第六届教学成果二等奖”,是当届全国同类院校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得益于教育教学改革,近年来,该校曾荣获“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卓越成就奖”、“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 十大最具影响力民办高校”等系列荣誉称号。(通讯员刘明杨)

链接:http://news.e21.cn/html/article/2012/09/20120909124018_tmmxplgc4h.html

老网站数据

CopyRight © 武昌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昌理工学院网络中心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