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仁
元旦已到,春节将至。鞭炮礼花,五彩缤纷,人们相互道贺,其乐融融,青春焕发,喜气洋洋。作为一个在人生旅途上跋涉了大半个世纪的长者,作为一个也曾经是充满过美好愿景的大学生,抚今思夕、感慨万千。面对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16000多名学子,深感"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的责任之重大。大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而所谓成功,应是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不论哪种成功,成人乃是第一要务。而要成人,以我之观察与体会,联系教育部所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10种素质。
1、立志
志者,理想志趣。人无志不立,青年应该有理想、有志向。有了理想,有了志向,站得就高了,看得就远了,面向世界,了解国情,就有了前进方向,就有了动力;没有理想,就会浑浑噩噩,无所适从。现在学风不浓,和青年没有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很大关系。我们的教育,就是要鼓励青年树立正确的理念、信念,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青年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2、好学
好学,是一种精神、一种修养、一种习惯。学校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养成学习的习惯,掌握学习的方法,进而形成"学而时习之"的良好精神状态。可惜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前不久省政府组织我们到贵州考察,看到一家民营企业的董事长,非常重视学习,每年拿出240万培训职工,组织中层干部轮流到上海复旦大学读MBA硕士学位,而且花高价聘请培训师来培训。由于重视学习,职工素质很高,企业发展很快,七年时间,企业从无到有,销售额达到150亿元,成为民企的佼佼者。我们的大学教育,就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投资、一种修养、一种境界,进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益。
3、敬业
敬业,就是一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学业或工作高度热爱、十分专注、全心全意、兢兢业业。敬业精神是学好功课,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第一要求。敬业,就是要在其位、谋其事、负其责、尽其力,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专一行。有了敬业精神就心无旁务,全心全意,尽心尽力。在学校学习,就想方设法把学习搞好;在社会工作,就踏踏实实,尽心尽力把工作做好。可是现在一些青年人却很浮躁,静不下心来学习,也静不下心来工作,这山望着那山高,一心以为鸿鹄将至,这样的人可以行时于一时,但难以成功,也是成不了气候的。
4、诚信。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社会风气不好,诚信严重缺失,市场上的假冒伪劣,社会中的坑蒙拐骗,考试中的抄袭作弊,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大学生应具有良好的诚信品质,诚实、守信。2005年高考,教育部规定考生都要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这既反映了我们政府的无奈,也反映了学生作弊问题的严重,更说明诚信教育之必要。
5、责任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也就是应当承担的任务,完成应当完成的使命,做好应当做好的工作。责任有丰富的内涵,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人生活在社会之中,就必然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单位、对祖国承担应履行的责任。父母养育儿女、子女孝敬父母、老师教书育人、学生尊师好学,都是一种责任。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也是一种主观追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社会就会和谐。责任与权利是对应统一的,国家对公民赋予权利,公民对国家也要尽职尽责,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是道德的基本元素,一切道德都是以责任为基础的,有责任感的人,受人尊重,招人喜欢,让人放心。当前责任缺失已成一种社会公害,那些频频发生的矿难,人生伤害的交通事故,还有随处可见的不守纪律、不讲公共道德的不文明行为,无一不是责任缺失所致。青年人应该懂得责任是成就事业的可靠保证,有了责任心,再危险的工作也能减少风险,没有责任心,再安全的岗位也会出现险情。责任心强,再大的困难也可克服,责任心差,很小的问题也可能酿成大祸。责任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理想、道德、文化、纪律都与责任相联结,通过履行责任来体现和升华。一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发挥,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才能实现个性的丰富和完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6、创新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本质特征和独有品格。创新使人类摆脱了史前的愚昧时代,迈进文明的门槛;创新,使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创新的民族,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六号飞天,无一不是创新结出的硕果。五中全会提出立足自主创新,为中国青年提供了创新的广阔舞台。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方面。青年大学生要敢想、敢干、敢于创新。纵观历史,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许多发明创新和理论创新都是出于青年之手:牛顿和布莱尼茨发明微积分时分别是22岁和28岁;达尔文开始环球航行时是22岁,后来写出了著名的《物种起源》;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时只有26岁,提出广义相对论时是37岁;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共产党宣言》时,分别是30岁和28岁;王勃写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时,才20多岁。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青年人朝气蓬勃,思想敏锐,精力旺盛,又较少包袱,要树雄心,立壮志,破除迷信,勇于创新。
7、勤俭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节俭者昌,淫侈者亡。"这些都是治国理家做人的名言。勤劳、俭朴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的美德,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得以繁衍的根基。勤劳俭朴,艰苦奋斗,成就了许多名人伟业;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新疆的坎儿井,无一不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可是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青年中有滋长蔓延之势。在思想上认为时代不同了,艰苦奋斗过时了;在行动上追求安乐、骄奢淫逸、讲排场、比阔气。一些大学生贪图享受,好逸恶劳,生活不能自理,处处靠人扶持。甚至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就业,靠父母养着,游手好闲。有的毕业生走上社会,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青年,也是难以成才、成功的。
8、礼貌
中国是礼仪之邦,孔子曰:"不知礼,无以立也。"可是现在有一些大学生不懂礼貌,也不讲礼貌,不知道一个人处世要仪表整洁、举止得体、彬彬有礼。穿着拖鞋背心去上课,在课堂上谈情说爱,无所顾忌,不尊重老师;满口脏话、粗话,不会礼貌用语,找人不懂敲门,直闯而入,不尊重人。养成这种不良恶习,在社会上将很难做人。
9、仁爱
仁慈、友爱,是中国人的美德。仁爱之心、宽容之心、同情之心,是社会和谐的基础。由于受"斗争哲学"的影响,一些人缺乏仁爱之心、同情之心,不尊老,也不爱幼,有的甚至倚强凌弱。党中央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社会之间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以仁正我,构建和谐。
10、习惯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教育的重要目的。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可以受用终生。沾染恶习,将遗害终生。由于社会多样化的影响,有些青年缺乏鉴别能力,把腐朽当时尚,把丑恶当美丽,把痈疽当宝贝。我们的教师、素质导师和全校职工就是要为人师表,以身示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他们走上社会,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作者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