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记者 叶小军 张寅
导购图书、将图书分类、上架单……就是这些烦琐的工作,却让图书馆的学生管理员们学到了很多。一群在图书馆勤工俭学过的应届毕业生告诉我们:图书馆让他们成长,在图书馆工作时学到的知识、锻炼的能力为他们就业增添了砝码。
李林国:做领导也要亲力亲为
李林国是图书馆第一批学生管理员,在图书馆工作也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份兼职。
2003年8月,李林国跟其他几个学生管理员在图书管帮忙整理书籍,为9月份的开馆做准备。虽然天气很热,图书馆当时也没空调、电风扇,可老师们却也和学生在一线奋战。
“沈既萍老师算是我们的‘头’,她完全可以在办公室坐镇指挥,可她没有,她跟着我们一起在闷热的屋子里拆包、分图书,什么事都抢着做。她那种亲力亲为的领导风格,让我知道了作为领导不能随便摆架子,也应该踏实工作。”李林国说。
现在,刚毕业的李林国已是中国太平洋(集团)人寿有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江南支公司的主管,他的随和与踏实赢得了下属的尊敬。
湛详华:在团队中学会合作
已经留校在图书馆工作的湛详华,算是干“老本行”了,工作起来很老练。
最开始时,湛详华只是作为“爱心家园”的成员在图书馆义务帮忙。由于表现出色,他被特招到图书馆做学生管理员。
因为工作的特殊性质,湛详华需要与老师和其他学生管理员搞好合作。“在将图书上架、分类时,大家要协调好,否则很容易出乱。”湛详华说,在图书馆工作的日子里,他学会了与人合作,还学到了交际方面的技巧。
在学校去年留校工作中,湛详华凭借着在图书馆做学生管理员的经历、以及他的合作意识轻松地留在图书馆工作了。
孙庭艳:吃苦是一种财富
和湛详华一样,孙庭艳也留校在图书馆了,他觉得当学生管理员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品质。
检查还回来的书,给其中消磁的图书充磁,再把还回来的书籍用中国图书分类法分类,把分好类的图书放在小车里,推到固定的书架上,插到固定的位置……每天做着这些重复的动作,时间长了,全身又酸又痛。“这是一件需要体力和耐心的任务。”孙庭艳说,开始时他还有点吃不消,慢慢地他就习惯了。“在这里工作后,就不会再害怕吃其它的苦了,能吃苦也是一种财富。”
由于能吃苦耐劳,且成绩优异,他曾被浙江的一家公司看中,但他最后还是决定留在图书馆工作。
阮斌:对待工作要认真负责
阮斌仍然记得第一次的工作时的情景:为找一本书的位置几乎花了一小时,最后还是在老师的帮助下才将书整理好。
在后来的工作中,老师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这里没有人监督你,靠的就是自觉。”阮斌每回都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地将事做到最好。
在图书馆工作时培养出来的交流沟通能力,使阮斌轻松进了武汉意匠装饰有限公司做首席设计师。他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又使他在实习期间备受老板的亲睐和器重。
谈到他们这些曾经在图书馆工作过的毕业生谁最优秀时,他笑着说“图书馆的工作让我们都优秀。”
(责任编辑:朱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