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讯 据中国教育报2008年8月20日文: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和提高表达能力,对于增强大学生的整个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表达能力差成部分大学生就业拦路虎
表达被誉为“敲开企业大门的第一块砖”:应聘者首先要向用人单位递上一份简历,表现的是文字表达能力;与用人单位一见面,开口就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展示。宁夏人才交流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谈到,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说,表达能力在实际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如果不善于表达,必定影响人际关系,影响自己其他能力的发挥。
北京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公布的2007年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显示,有24.93%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7.26%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对这些能力进行分解发现,求职过程中最大的难题是自我表达能力欠缺,其比例高达40.23%,这比上一年度的调查数据高出近5个百分点,其次分别是外语能力、专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无独有偶,清华大学对用人单位进行的回访调查显示,理工科学生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上有所欠缺。一些理工科学生在面试时往往表现紧张,连自我介绍也说得结结巴巴,而求职时的面试时间一般也就10分钟,如果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好好表现,可能就与一个好机会擦肩而过。
南京一高校对20家用人单位“最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素质”的一项调查发现,这20家单位最看重的并非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而是毕业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前者有18家单位选择并将其列入“最需要”级别,后者有16家单位选择并将其列入“最需要”级别。尽管这只是一家高校的调查,但在某种程度反映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宁波市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中也提到:大学生的就业准备和学校的就业工作,应该从关注就业机会及相应的求职技巧,转向关注就业能力。就业能力既包括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人为适应社会生活而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也包括作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对学校来说,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意味着,就业工作是贯穿始终的,要把学生作为就业的主动者,通过各种措施,指导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现在求职竞争太激烈了!那些口才好、擅长表达的同学,求职的成功率会高得多。”中山大学2008届一名姓田的毕业生说。他的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但口头表达能力、沟通技巧却是自己的弱项,让自己在求职竞争中屡屡碰壁。据广州一家职业测评咨询机构的负责人介绍,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时,越来越重视求职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有专家认为,讲话也是生产力。拥有良好的表达能力,求职成功率自然要高出一筹。为了提高职场竞争力,不少高校的求职大学生趁着周末去参加“口才训练班”、“讲话训练班”。但是,大学生的口才培养不应“临时抱佛脚”。
把表达能力列为大学生的基本功
不少高校都把“行胜于言”作为一条行为准则来要求大学生,主要是强调做学问的人,应该少说多做。但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你有一个好的产品、一个好的想法,应该让别人尽快了解。为此,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把“一口话”、“一笔字”、“一手文章”列入培养目标,作为大学生的3项基本功。为把“一口话”基本功落实到实处,学校还专门实施了“一口话”水平测试,并计入学分。
表达能力是人的一项基本素质,是非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无论今后求职还是工作,首先需要能准确地运用汉语进行表达。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该校不仅把“一口话”作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还为此开设了“普通话”、“演讲与口才”、“大学语文”等课程。对学生进行“一口话”测试,也重在督促和引导大学生夯实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普通话流利、标准,口头表达准确、流畅、层次清楚、思维敏捷。
该校的“一口话”测试,4分钟内测试3个问题,合格者可获得2学分。其中1分钟为自我介绍,即兴表达(演讲或讲述)为2分钟,其余1分钟为回答问题。即兴表达部分由学生抽题确定话题,40个话题均来自学生常见的问题。如应聘时的自我介绍、大学生恋爱之我见、印象最深的一堂课、心目中的好老师、难忘的旅行、学习普通话的体会、我喜欢的书刊、我的座右铭等都是给出的即兴表达的话题。1分钟问答主要是测评教师根据学生的演讲内容,现场即兴发问。
测试满分为100分,60分为合格。评分共涉及普通话、思想内容、语言、逻辑、语态、语音、语调、语气、语姿、时间运用等10个方面,每个方面5到20分不等,其中思想内容占的比重最大为20分。评分标准上,如果学生用方言表达,那么在“普通话”这一项目上则可评判为0分;如果“观点模糊或不正确,内容消极或低俗”,则在“思想内容”一项上也可评判为0分。
学生在校期间有多次测试机会,本期测评不合格的学生,可在下期报名重测,直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训练,最后达到“一口话”水平测试的最低要求为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对学生的“一口话”水平进行测评,也旨在用量化的方法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直观地反映出来,而评分标准所涉及的10个方面都是根据良好表达所需要的基本要素制定。
单纯的“普通话”测试尽管也有表达能力的测试,但主要侧重于发音的测试,侧重于普通话的正确度;“演讲与口才”只是作为“一口话”的训练过程和知识学习,侧重于知识方面的测试。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一口话”的测试是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实际测试。对于“一口话”测试,学生多持赞成态度,很多学生认为“有利于督促自己提高演讲和表达能力,免得以后一登台或公开讲话就浑身发抖”。
良好的表达能力是成功就业的一半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今天,不少高校都在想方设法通过就业指导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抓学生专业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过诸如“一口话”测评等方式增强学生非专业素质的探索,无疑为高校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带来了诸多思考。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把大学生的素质分为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对学生进行“一口话”水平测试,是该校实施非专业素质教育的一项具体实践。专业素质是指人们实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具有专业特性的素质,如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艺术、专业能力及其运用与发挥的程度等。非专业素质是指虽不具有专业特性,但同样是人们实现成功所必须具备的且对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挥起“倍增器”作用的素质。
该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非专业素质培养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在观念方面主要培养敬业精神和拼搏精神;在品格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诚实品质和良好心态;在能力方面主要培养组织、协调、沟通、应变和表达能力;在知识方面主要培养全面的知识体系,文史类的学生要懂点理工类的知识,理工类的学生也要懂点文史类的知识;在方法方面主要是培养看问题的方法,能够辩证地看问题,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主流、看方向。良好的表达能力已经成为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学生成功就业的第一步。
该校2005届毕业生史峰,毕业后到上海黄金搭档公司就职。当年,在武汉大学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他考虑的是如何从1500人中胜出。“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这句再普通不过的问话,史峰灵活的回答给招聘负责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叫史峰,和史玉柱同姓……”这句看似简单的介绍,无疑一下子拉近了双方的距离。因为史玉柱是“黄金搭档”的投资商。史峰的求职经历也更透露出“表达”的重要性。
张丞是该校建筑工程管理专业2008届毕业生,在不少大学生还在为工作奔波的时候,他已与国内生产酷派智能手机的深圳宇龙通信公司签订了就业协议。在求职进入最后一轮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时,求职心切的大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开始表现自己,现场变得一片嘈杂。“大家不要抢,让我们首先确定一个主持人”,张丞的这句话让现场立马安静了下来,让原先的无序发言开始变得有秩序起来。在身边不乏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学生情况下,第一次求职的张丞便顺利签约。
如何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值得高校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比如,高校可以借鉴开设有关课程、设置相应学分的方式,把学生的表达能力纳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同时,学生本人要提高认识,能够积极参与相应的实践,如课余时间报名参加演讲比赛、加入学生社团或者学生组织,等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表达能力。此外,学生还要广泛地进行阅读,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只有自己各方面的知识丰富了,视野开阔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与水平也才会有质的提升,否则都只能是一些“技巧性”的训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