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线讯 据楚天金报12月9日特别报道:(金报记者 赵飞)今年11月中旬,第五届教育家大会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举行。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与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等知名公办院校“掌门人”,共同入选“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最具影响力30人”名单,成为此次当选人物中,唯一一位民办教育领域的探索者。赵作斌获奖的理由——践行成功素质教育、创建一流民办大学。这在当今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两次跨越建立现代化大学
中南分校的前身是于1997年成立的湖北工贸专修学院,最初这是一所以自考教育辅导为主的民办学校,创办初期仅有100多名学生,校舍系租赁,基本上没有专任教师。
随后,在国家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南分校实现了两次跨越式的大发展。
第一次是1999年,湖北工贸专修学院与武汉科技大学联手,在原湖北工贸专修学院的基础上成立武科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贸校区,开办高职高专学历教育,当年办学规模即突破千人。
第二次是2002年春,经湖北教育厅批准,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武汉科技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工贸校区的基础上成立。当年,学校发展再次实现历史性的跨越,不仅兴建了独立的校区校舍,并开始大量引入专职教师和实验实训设施。
经过十年历练,今天的中南分校已经成为武汉汤逊湖畔、梅南山麓的一处标志性校园及景观,该校随后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2004年12月,在教育部全国独立学院专项办学条件检查中,中南分校获评“优秀”等级。
2006年4月,湖北省委高校工委、湖北省教育厅授予中南分校“湖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称号。
2007年1月,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发布影响力监测项目,中南分校网络竞争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三。
2007年5月,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管理科学学会,授予中南分校——公众满意的“中国十大名牌独立学院”称号。
同月,中南分校进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授予的“全国学校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行列。
2008年1月,在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网等组织的两项独立学院评比中,中南分校均在全国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
2008年7月,日本东京亚洲教育研究所、亚洲教育改革研究会授予中南分校“21世纪亚洲最具发展潜力教育机构”。
2008年11月,在第五届教育家大会上,中南分校被授予“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办教育十大杰出机构”。
同时,“全国三好学生”、“全国十佳学生社团”等一系列由教育部、团中央等授予学生和学生组织的多个重量级荣誉,交相出现在中南分校。
十年创造多个独立学院之最
目前,“学生作家群”、“校友创业群”等各类优秀、特长学生群体在该校不断涌现,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在92%以上,稳居全省高校前列。许多学生走出中南分校后,在广阔天地更是大展身手。
如今的中南分校,占地1000余亩,建筑面积4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统招在校学生 13000余人,专任教师700余人,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220余人,成为一所多学科协调发展、朝气蓬勃的普通高校。
翻开中国当代高等教育史,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南分校有着多个“全国之最”。
中南分校是全国办学最早的独立学院;是全国最早进行校园数字化建设的独立学院;是全国科研水平位居前列的独立学院;是全国最早全面开展素质拓展训练的独立学院;是全国图书馆藏书最多的独立学院;是全国最早实现省级精品课“零”的突破的独立学院;是全国自有专任教师最多的独立学院;是全国最早开办大学“宏志班”的独立学院……
现在,以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而闻名的中南分校,已成为全国独立学院的领跑者!
大刀阔斧创新高等教育理念
在中南分校提的最多、说的最多的莫过于“成功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而这正是因为民办高校的体制优势,才使得中南分校能够大刀阔斧地探索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探索,让中南分校在继承国内外高等教育优秀经验的基础上,摒弃了高校长期以来形成的人才培养弊端。究竟什么是“成功素质教育”呢?
武科大中南分校校长赵作斌,在其最近出版的新书《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将这一全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归纳为:是以促进大学生的成功为根本目的,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通过五大体系素质培养和学生个性地开发,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消除失败因子,修补素质缺陷,确保学生学业成功与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
在赵作斌看来,高等教育史上,清楚地记载着一条“否定之路”。在孔子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教育启蒙期,教育是不分专业的,主要是伦理和哲学层面的教育;工业革命以后,从牛津、剑桥开始变为专业教育,但对学生“德”的教育有所忽略。而现在的大学教育则是专业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这主要是因为当前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个人只能学一门或几门专业,且这种学习仍将是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学习。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综合素质则是决定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提倡成功素质教育十分必要。
紧跟国际探索“成功素质教育”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相比,中国高等教育不是“硬件”的落后,而是“软件”落后。我国不少大学尝试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虽然也有十余年时间,但效果并不是很显著。究其原因,就在于现行大学在“非专业素质”教育改革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体制束缚,使其难以突破原有的“专业素质”理论瓶颈。
社会发展的事实证明,世界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首先,世界高等教育的重心,正在由过去的“单纯注重专业素质教育”向注重综合素质教育转移,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甚至早就在人才培养中,对“关键素质”制定了分类及标准,即“人们走向成功时,所必须具备的几种素质”;其次,越来越多的外国高校,开始注重于专业素质以外的教育,也就是非专业素质教育。
在综合外来经验及多年办学探索之后,武科大中南分校逐步构建了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体系,其中的“成功素质”和“失败因子”概念、“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概念、以及成功素质“五大体系”的提出和论证,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具有开拓性意义。
同时,该校还系统建构了“成功素质教育”的实践体系,既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也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开发学生潜质,并先后创建了“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素质导师制”和“素质学分制”等多项新体系。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中南分校在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系统的办学理念,并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在我国的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是独一无二的。
背景新闻
我省独立学院总数全国居首
1993年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改革政府包揽办学的格局,逐步建立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办学的体制。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逐步突破过去由政府包办的单一举办体制,民办独立学院大步迈入高等教育事业。
根据教育部材料显示,独立学院起源于1993年至1995年产生的一些公立高校内部以民办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1999年高校持续扩招后,民办二级学院开始形成规模;2003年,教育部颁布文件,将这类特殊的高等教育机制正式命名定位为独立学院。
我省于2000年出现第一所独立学院,至今为止,我省独立学院已有31所,在校生规模达23.5万人,占全省普通本专科生总数的1/5,是全国独立学院最多的省份。而至2007年止,全国独立学院总数已达318所,在校生为186.6万人,占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的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