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学院韩建中教授与参赛同学商讨作品研制的技术问题
据湖北新闻网1月21日电 工作经验成为不少大学生求职时的拦路虎,但在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的创新实验里却走出了一支学生“就业军团”。实验室里几个月的“摸爬滚打”,让他们有效克服了工作经验的短缺。
1月20日,期末考试结束后的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大四学生赵文飞高兴返回了湖北孝感老家。春节后,他将到中山市小霸王卫厨电器公司从事质检工作。和赵文飞一样,他的13名“室友”也都落实了工作,其中还不乏签约到格力电器、奥克斯集团、冠捷电子、葛洲坝集团等公司者。
2009年4月,武科大中南分校投入30多万元在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了创新实验室,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要求你有多高的水平,只要求你能吃苦、能坚持”,实验室负责人韩建中教授介绍进入实验室的“门槛”。
据悉,最初有192名学生报名,但经过几个月后最终只剩下了21名还能坚持利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做实验。整个2009年暑假期间,他们只休息了1天。2009年9月,15名学生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中获得湖北省二等奖。
实验室的历练和获奖证书,让这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上脱颖而出。赵文飞认为,自己作为一名三本的学生能在武汉大学的招聘会上找到工作,就得益于实验室的收获。15名获奖学生中,除自动化0602班黄正林准备考哈尔滨理工大学的研究生外,其余14名都已落实工作。
自动化0601班的胡颖、廖志辉、郑哲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制作出了“宽带直流放大器”,并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湖北省二等奖。他们3人目前已分别签约于安徽海螺水泥公司、格力电器和奥克斯集团,并且都是技术岗位,工资也都在2000元以上。
梅楠夜话:期待让更多的学子成为实践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