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引进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邮箱系统
  • 校园缴费
  • 智慧校园
  • 学校OA系统
  • English

老网站数据

赵作斌:开展成功素质教育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0-04-07 阅读: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竞争愈加激烈。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高校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如何建设创新型高校,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已引起有识之士乃至党和国家高层的高度关注。

高校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必须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新中国大学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是在计划经济时期更多地照搬苏联的专业教育而延续至今的。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其弊端未能从根本上消除。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综合素质,重专业素质教育轻非专业素质教育,其本质上是一种片面教育;另一方面,“一刀切”式的要求,“一锅煮”式的灌输,“一把尺”式的衡量,忽视了学生的潜质开发和个性发展,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在办学过程中,力图突破传统大学教育模式、结合时代要求探索和创新高校素质教育、彰显办学特色,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创立了“成功素质教育”这种新型的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在独立学院与民办高校实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成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即“五个根本”:

其一,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我们将大学生的成功称为学业成功、就业成功、创业成功、事业成功“四部曲”,通过成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确保学生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并为将来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这种目标定位符合学生、家长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与独立学院民办高校主要培养实用型创新人才的实际相适应。

其二,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功素质。即着重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成功素质人才。成功素质以创新素质为核心,分为成功素质分为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两个方面,各包括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每个体系有相应的具体要素,如“观念体系”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创新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能力体系”主要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等。这一分类比“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等提法更符合大学生的素质结构特点和形成规律,契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便于在实践中把握和操作,有利于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其三,根本途径是专业素质教育与非专业素质教育同步推进。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出的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传统高等教育只注重专业教育,即“一条腿走路”的教育,显然不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我校在强化专业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对学生开展了系统的非专业素质教育,将非专业素质教育进计划、进教材、进课堂、进基地、进学分,即“两条腿走路”的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如在我们创制了《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中,其理论课教学与实践课教学的课时比接近1?1,专业素质与非专业素质学分比达到6?4;大刀阔斧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推行互动式教学、实战式教学方法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方法;规范开设《创新教育与训练》课程,大量进行创新案例教教育,系统进行创新实训与拓展;邀请具有创新、创业经历的成功人士现身说法;针对一些具有某种特殊潜质和志向的学生举办各种实验班,按拔尖创新人才方向培养等等,这些措施使创新人才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其四,根本要求是促使学生“五大体系”成功素质全面发展与个性特征充分开发。我们坚决摈弃只注重专业知识灌输的应试教育做法,按“五大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同时,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已有的发展潜质,因材施教,充分开发学生的优势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如要求学生在学好一个专业,塑造“笃志、博学、崇实、拓新”四项基本品质的同时,必须掌握“外语、计算机”两项基本技能,夯实“一笔字、一口话、一手文章”三项基本功;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参加或组织一个学生社团,至少具备一项特长,每学年至少交一份创新作业(成果),通过每年开展成功素质展示节等活动,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创新实践。

其五,根本标志是实行素质学分制。传统的学分制测评本质上是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测评,我校创立的“素质学分制”是对学生素质的综合测评,是对传统教育评价制度的革命性变革。素质学分由专业素质学分和非专业素质学分两个板块组成,各包括课程学分、实践学分、表现学分三部分,同时还设置了创新学分和特长学分,规定学生在校四年必须取得最低的创新学分,否则不能毕业。素质学分制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有了正确的导向,保证“教”、“学”双方自觉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运行,使创新人才培养有了制度保障。

我校通过实施成功素质教育,学生的创新素质普遍提高,各种创新成果和特长生和大量涌现。近三年来,我校学生取得了1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成果获得了湖北省大学生科研成果奖和“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奖,领先于全省独立学院;各类竞赛获省部级以上奖项280余人次;每年有百余名学生在校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多名学生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据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显示:我校连续5年毕业生就业率超过93%,毕业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历届毕业生中有10·34%自主创业,资产百万以上的几十家,已涌现出了一个校友“创业群”。这些表明,创新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就大有可为。(作者系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校长 赵作斌教授)

老网站数据

CopyRight © 武昌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昌理工学院网络中心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