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引进
  • 图书馆
  • 信息公开
  • 邮箱系统
  • 校园缴费
  • 智慧校园
  • English

老网站数据

武昌理工大三男生一年发表论文13篇 被称最牛“学霸”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4-04-01 阅读:

中南在线3月31日讯(通讯员 彭俊 王望林 记者 鲁信 报道)作为一个三本高校学生, 一年来,他在各类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3篇,涉及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并两次受邀参加省级学术会议,主持一项省级科研课题,获得了三项省级及以上科研奖项,被师生称为最牛“学霸”,他就是武昌理工学院工商管理1102班的邓银银。

首篇论文修改8次成功发表“处女作”

出生于1991年的邓银银是湖北随州人,大二下学期时,他才开始接触撰写科研论文。由于写作兴趣,他当时加入了学校成立的经济论文写作班,在论文写作指导老师郭松云教授的指导和鼓励下,他开始了第一篇论文的撰写。三个月后,在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的杂志上,邓银银的处女作《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成功发表,并被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主办的2013年第5期《经济与管理论丛》转载采用。

“这篇论文我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由于是第一次写论文,很多方面都没有经验,所以碰到了很多的困难。论文前后修改了8次,最终才定稿。”在谈到他的处女作完成过程时,邓银银十分感慨,“最大的问题就是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为了确保材料的真实性,我曾在我的家乡随州市随县草点镇附近的几个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当的第一篇作品成功发表时,邓银银十分开心,但他首先想到的是感谢他的论文指导恩师郭松云教授,“如果没有郭教授的悉心指导,我想我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郭教授是我论文写作的启蒙老师,我十分感谢他。”。

日阅读量近10万字 一年发表论文13篇

第一篇论文的发表极大激发了邓银银的科研兴趣,从此论文写作便一发不可收拾,加入经济论文写作班一年来,他已发表论文13篇。其中发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篇,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2篇,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1篇。他的作品《试论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教育学文摘》上,曾先后获得第四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一等奖和2013年全国创新杯教科研论文大赛一等奖,并被广东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民办教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主办的《财经政法资讯》以及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主办的《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转载采用,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力。

随后,邓银银还作为第一作者主持了一项省级科研课题: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类课题“创新文化在湖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其科研成果《湖北省企业创新文化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报告——基于襄阳市128家企业的实证调查》发表在中国工业类经济核心期刊《经营与管理》上。去年12月和今年3月,邓银银作为唯一的在校本科生参加了两次省级学术会议,分别为第四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和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2014年年会。

邓银银告诉记者,科研的道路上并没有一条平坦的道路,他在投稿的过程中,经常会收到退稿通知,但他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平时课余时间,我一般都泡在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基本上每天的阅读量都保持在8-10万字左右。”邓银银表示,从大一到现在三年的时间,他平均每年的阅读量大概有2500万字左右。

经济论文写作班授课教师杨尧忠教授每周只有三四天在学校,但每次来学校,他都会和邓银银聊很久,杨教授称其为他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邓银银在论文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和组织能力,而且他十分的勤奋,肯吃苦。”杨尧忠教授这样评价道。

“如果说郭松云教授是我论文写作的启蒙老师,那么杨尧忠教授就是我的导师,在这条道路上,杨教授对我的论文写作发挥着重要的方向性的指引、点拨和提高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深深影响着我的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邓银银说道。

寒门子弟勤奋努力 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邓银银出生于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父母在家务农,弟弟正在东北农业大学求学,而奶奶则身患重病,常年住院吃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于种地,家庭条件很贫困,但邓银银并没有抱怨,“出生于一个什么样的家庭,我们没有选择,但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努力的方向和程度。正是来自于这样一个家庭环境,所以我毫不动摇的选择了奋斗和努力,我没有超常的智商,也没有良好的天赋,但我知道,要想获得与别人一样的成就,唯有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2011年9月,邓银银考入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大学里,他勤奋上进,担任班级团支书、经济论文写作班班长、创新创业协会副会长、校国旗队队长等多个职务,并很快被推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班里为数不多的学生党员。除了在论文写作方面有所造诣外,他还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学生”、“优秀团干”等各类殊荣,两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

泰山不辞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辞细流,故能成其大,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邓银银深知,要想变得比别人优秀,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承受更多的压力,他明白,没有人能够随随便便的成功,“我上课的时候经常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平时喜欢与老师同学们交流。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所以我一有时间就会泡在图书馆阅读各类书籍。”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曾经我以‘惨败的高考’心情来到武昌理工学院,而如今我内心无比庆幸当初的选择,在这里,我享受到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成功素质教育’的巨大成果。当然,不管曾经取得怎样的荣誉和成绩,只能说明过去,不能代表将来。掌声终究会消逝,奋斗的脚步还要继续,而我也相信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功素质,对于未来,我有信心。”邓银银说道。

邓银银的素质导师滕跃老师这样评价道,“邓银银是个十分努力的学生,是班里著名的学霸级人物,他有自己的独特爱好和兴趣,能够在学校各类特色特长班中找到个人潜能激发的地方,成为我校成功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榜样之一。他是个很上进、十分有孝心的孩子,我相信他在未来的道路上可以走的更远。”

邓银银论文发表情况

1、《随州市香菇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析》,刊发在《经济与管理论丛》2013年第5期;并被“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农村信息化与湖北现代农业发展”论坛收录为会议论文,也是收录的唯一的学生论文;

2、《从激励视角看唐僧团队管理》,刊发在《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3年9月第3期;

3、《激励理论下的“唐僧团队”》,刊发在《学习月刊》2013年12月第12期;

4、《试论我国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几个问题》,刊发在《教育学文摘》(中文核心)2013年11月;该文先获得第四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一等奖,继而获得全国“创新杯”教科研论文一等奖,并被广东民办教育协会主办的《民办教育》刊物转载,又被西南大学育才学院主办的《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转载;

5、《“枫叶”的前景与宏图——从“新东方”的发展得到的启示》,刊发在《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本文得到枫叶国际教育集团总裁任书良先生的亲笔感谢信,也获得了湖北省第五届学校文化论坛一等奖;

6、《“双十一”电商热战的“冷思考”》,刊发在《商品与质量》2014年3月;

7、《区域产业集群与区域创新文化协同发展探究》,刊发在《经营与管理》(中国工业类经济核心期刊)2014年3月;

8、《经典团队的建设与“庸人”的领导技巧》,刊发在《中文信息》2014年3月;

9、《中日民办高等教育政策法律的演变及启示》,刊发在《财经政法资讯》,2014年1期;已得到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的用稿通知,将于12月份发表;

10、《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渐变与“包容性”推动——对杨尧忠素质教育论的从新评价和发展》,刊发在《武昌理工学院学报》2014年2期;

11、《湖北省企业创新文化发展现状与提升策略研究报告——基于襄阳市128家企业的实证调查》;《经营与管理》(中国工业类经济核心期刊);

注:该成果是本人主持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类课题“创新文化在湖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中的引领作用研究”(课题编号:201312310006)的第二阶段成果。

12、《深化改革需要解决好的几个认识问题》,《领导科学论坛》;

13、《从双层经营到两个层次确权---湖北应率先推动中部农村产权改革》,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2014年年会暨农村信息化与湖北现代农业发展会议收录论文;

综上所述,共发表论文13篇,其中全国中文核心期刊1篇,中国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2篇,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1篇;

第一作者主持一项省级科研课题: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创新类课题“创新文化在湖北经济开发区产业集群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作为唯一的本科生参加两次省级学术会议,分别为“第四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2013年12月,湖北武汉);“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研究会2014年年会,2014年3月,湖北荆门);

获得三项学术科研奖励,分别是第四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一等奖,第五届湖北学校文化论坛一等奖,2013年全国创新杯教科研论文大赛一等奖。

老网站数据

CopyRight © 武昌理工学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武昌理工学院网络中心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