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挖掘、选树先进典型,激发广大师生员工向先进人物学习的热情,努力营造争先创优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创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经武昌理工学院党委研究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党建争优创先先进典型培养选树工作,为扩大宣传效果,特将我校三名优秀教师典型事迹刊发,供我校广大师生员工学习借鉴。
陈洪权、邓华光、郭松云三位先进典型,他们都是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党员教师,但他们都有一样的教育情怀:为人师表、敬业精业、关心学生、大爱无疆……我们的校园需要这样的优秀典型,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这样的模范教师。也许他们的名字很普通,也许他们的事迹很平凡,但是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
我们有理由相信,陈洪权、邓华光、郭松云三位先进典型身上体现的教育情怀,正是我们高校在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中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体现,愿这种精神在学校广大师生中继续发扬光大、接力传承下去,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
典型选树
走进学生心灵 关注学生成长
——记基层好党员陈洪权老师
陈洪权,武昌理工学院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老师,系主任,入校十年。学生们亲切地称他“陈老爸”、“陈老爹”……学生成长永远是他心中不舍的牵挂!
一、走进学生心灵,增强学生自信
1.营造环境,培养学生自信心。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学生自信心。有一次,陈洪权老师听一名学生反映有位兼职老师上课坐在课桌上讲课,对三本的学生不屑一顾。他主动走进教室与这位教授沟通,警示这位老师对学生不能“另眼相看。”一位来自211院校教授让学生课堂上长时间齐声朗读PPT,他立即进入课堂听课,交换教学方法。学生经常问:“三本学生与一本学生差异在哪里?”他对学生说:“民办高校机制及创新的教学方法与市场经济‘接地气’,教师的敬业精神和危机意识也促使老师们会更多关注学生的收获。如果有所不同,那就是我们三本学生更需要对自己自信。”胡京波(人资04级学生)本科经历了两次考研,自信心使他越挫越勇,如今他顺利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阶段深造。当初,在与同学们一次郊游“畅饮”中,陈老师得知了胡京波对所考取学校层次不满意,学习失去动力,他立刻与胡同学交心谈心,鼓励他勇敢面对现实。“人是在奋斗中成功的”,“是金子在哪儿都会发光……”后来,在写给母校的感谢信中,胡京波表达了对老师人生引导的深深谢意。
他主编《大学生规划与成功择业》教材,课余为学生开设《大学生成功择业技巧》选修课,学校有三届学生累计近五百人受益。商学院、城建学院、文外学院等多名成功考研同学,回馈报答之情:“老师的职业规划课程让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信息工程学院成功考上公务员的王欣同学,在QQ中留言:“老师教会我如何判断自己,如何认识自己,我选择了一条实现自身价值——‘村官’道路。谢谢老师当初的指点!”
2.答疑解惑,让学生在成就中获得自信。陈洪权老师会主动加入班级QQ群,并公示自己的QQ号,有几百名学生成为他的好友。打开陈老师的QQ界面,历届学生班级群共有五十多个,与学生保持长期沟通。毕业的学生还通过QQ平台请教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总是有求必应。陈老师帮助学生创设工作情境,设计任务选题,组建研究性学习团队,鼓励学生完成研究成果。《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成果》成为不少同学就业时的“第二学历”。鼓励学生将课堂研究成果转化为创业平台,有三个项目团队组建电子商务公司进入大学生创业基地孵化,并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基于民办高校专任教师学识特质影响力研究》等学习研究成果公开发表。“空巢老人服务平台”研究成果即将申报参加第五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学生在创新成就中获得社会认可,增强了能力自信。
二、素质为本,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1.专业引导,让学生学会正确思考。作为系主任,每年都要对大一新生作专业导入教育,他将一条梦想的红地毯缓缓地铺在学生面前。“你今天选定的专业,将会伴随你的一生”;“大学里必做三件事——运动场锻炼、图书馆阅读、实践中经历”;“知识源于思考,技能始于动手”……许多同学在毕业论文总结中还能清楚地记录着四年前入学时陈老师的谆谆教诲。
2.应用第一,注重学生收获。作为一名“双师”型老师,他深知大学生“知行合一”的重要意义,始终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把学生应用能力放在第一位。多次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研究,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明显,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在95%以上。“TA助学团队”,“红旗机制”,“互动点评”等创新教学方法大胆实施。辩论、演讲、个案研究、实践模拟等经常应用于课堂。前程无忧(武汉)公司的区域营销总监颜梦琳(人资06级)回忆说:“老师让我们围绕一个专业主题,课下做PPT在课堂上演讲、展示,力求精益求精,这个过程所培养的技能让我们受益终身。”其先进事迹作为学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典型在全校宣传。
3.分享成功,做学生知心朋友。“考研还是就业?”、“考公还是考研?”、“适合我的考研专业有哪些?”这是陈老师经常回答的问题。2014年研究生备考期间,他将自己亲手培养孩子成功考研的过程体会,整理成《“考研妈妈”温馨提示》,分享到QQ空间,较系统地回答了考研过程的难点与疑惑。武昌理工学院图书馆还将陈老师整理的《“考研妈妈”温馨提示》整理成资料公示到图书馆大厅,提供给更多学子学习和借鉴。
三、筑牢价值理念,助推学生成功
1.价值熏陶,核心观念永驻学生心间。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筑牢大学生的心灵长城。“什么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如何认识中国国情”、“如何坚定自己的信仰”等成了他的口头禅。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辨别是非观念,打造学生专业品格,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一位拥有创新发明、平时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进入“预备期”考察时,因一些条件限制而未进入发展程序,情绪特别低落,学习失去了兴趣。老师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与他交流思想,希望他能正确看待组织的考验。“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考验”,“正确看待生活中小事与党性锻炼大事的关系”,“端正动机,接受考验”。很快这位同学从迷茫中走出来,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学习之中。一位非人资专业教师走进人力资源专业课堂后无不感概:“这个专业的学生正直、敬业;勤奋、规范;理想坚定,思想活跃……”武昌理工学院一大批校、院级学生组织(社团)的负责人都来自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他倡导组建的人力资源开发协会成为我校首个专业性学生社团,协会创造性工作,成为学生展示专业功底,引导健康成长的阵地,协会多次获得上级的表彰。
2.科学研究,大学生成长成了研究对象。近十年发表论文中,有超过50%的研究成果以大学生成长为研究背景。如《基于大学生成功特质模型的构建》、《实战教学“一体化”模式的应用》、《商科应用型人才素质模型构建及其思考》等。2014年,探讨了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理论体系——《基于育人导向高校学生工作职责解构》、《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内涵、指导思想与主要原则》和《大学使命下的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他完成的省级重点课题《高校院系学生工作评价体系研究》成果,获得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会一等奖。
他连续三学年获得A等绩效考评;两次被学校党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