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报编辑部
改革开放40年来,民办高校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已成长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全国高校共2914所,在校学生3709.2万,其中,民办高校共747所,在校学生634万,分别占25.6%,17.1%。民办高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输送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武昌理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设有教学单位“8院2部”,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共15000余人。经过21年发展,已成为一所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经济学、文学、法学、医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校。
一、创新大学办学理念,推行成功素质教育
武昌理工学院在办学经历和实践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核心理念。经过中西方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深刻认识到中国大学落后主要不是硬件的落后,而是软件的落后,是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的落后。对此,学校下大力研究大学素质教育理念,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于2002年在全国首次提出“成功素质教育”这一全新的高等教育理念。
在研究大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积极建构了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体系。该体系由“素质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大学素质教育理论”、“成功素质教育理论”四个部分组成,对素质及素质教育基本概念、素质形成发展规律、素质教育基本原则、大学素质教育根本使命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系统研究。出版《大学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大学素质学分制理论与实践》《大学素质导师制理论与实践》专著3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高等教育》《中国高教研究》等报刊发表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探索论文27篇。
成功是指积极的、有价值的人生目标的实现。成功的核心要义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追求和实现成功必然促进社会发展;追求和实现成功的人越多,成功值越高,社会发展就越快,这就是成功的社会价值规律。这一规律决定了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成功。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搞清楚什么是素质。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究竟何谓素质众说纷纭,“本源”说、“先天”说、“后天”说、“结合”说、“思品”说等等,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武昌理工学院校长赵作斌教授经长期探究,提出了新的素质概念:素质是人通过潜质潜能的开发和信息(知识)的内化而形成的,决定其外在表现的观念、品德、能力、身体、心理等方面的基本品质。
成功素质指主体具备的能促使其积极的、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实现的优秀素质。成功素质是针对失败因子提出来的。失败因子是阻碍积极的、有价值的人生目标实现的因素。失败因子与成功素质是根本对立的,失败因子排斥成功素质的养成与发展,成功素质的获得必须克服失败因子,培养成功素质的过程也是消除失败因子的过程。环境、机遇、成功素质是决定成功的三要素,主体取得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是主体的成功素质,这就是成功素质决定律。这一规律决定了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
大学成功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大学生成功为根本目的,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三个维度培养大学生的成功素质,促成大学生学业成功和就业成功,并为其今后的创业成功和事业成功奠定素质基础的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二、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打造素质教育品牌
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民办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办学20多年来,武昌理工学院进一步明确了办学定位,提出了“四大战略”(即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开放办学)、“九项举措”(即不断完善办学条件、完善治理结构、加强队伍建设、强化专业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加强对外合作、凝练大学文化)、“四个保障”(即政治保障、经费保障、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探索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模式的特征我们概括为“三个三”,即“三个突出”、“三条路径”、“三项改革”。
1、“三个突出”就是突出立德树人、突出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创新创业教育。
在突出立德树人方面:学校采取了五大措施:一是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在保证思政课学时学分的前提下,突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学校独创的“励志”、“修身”、“内化”、“人生”、“协作”、“成功”、“就业”7个主题为内容的“内省教育”和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学生将思政课教学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在2014年学校就提出并实施“全息育人模式”,即现在提的“三全”育人模式;三是落实“课程思政”,要求教师深入发掘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并在教学中体现,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作用;四是注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通过思想品德素质量化测评,促进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是改革辅导员制度,创建素质导师制,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素质导师队伍,通过“六导六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突出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学校早在2012年就开始探索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推进的“三维”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三维”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修改和完善,通过“三维”人才培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在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方面: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二是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三是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相关竞赛;四是举办学生成功素质展示节和创新成果拍卖会;五是设置创新创业学分,对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进行量化测评。
2、“三条路径”,即产教融合、以赛促学、强化实践教学。
第一条路径是“产教融合”。学校各学院先后同86家地方政府部门、学术机构、行业机构和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共同建设实验室、共同建设实习基地、共同开展师资培训、共同开展科研合作、共同指导毕业综合训练、共同促进就业等“九个方面”进行了深度合作。其中,生命科学学院、商学院、护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成效突出。
第二条路径是“以赛促学”。学校将学生的学科专业竞赛、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校内外竞赛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计算学分。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充分发挥榜样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成效显著。近年来,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3314项,其中德国IF设计奖3项、红点奖2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机器人大赛、算量大赛等国家级大赛一等奖60余项。学生参加各类大赛获奖的数量和质量在湖北省同类高校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条路径是“强化实践教学”。学校主要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三个方面构建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加大了专业实践学时学分占比;三是加大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力度;四是强化了对实践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考核。通过多举措强化实践教学,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大提高。
3、“三项改革”,即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和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一是教学模式改革。针对“一言堂”、“满堂灌”的应试教育弊端,学校从2011年开始提出“开发内化”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开发”就是充分挖掘学生潜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因材施教;“内化”就是强调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充分理解、消化,达到掌握并能够运用。“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由教师引导、学生研习、课堂检验、精讲提升、释疑创新“五大模块”构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灵活运用。该模式的突出优点是强化了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练习,不仅注重课中授课环节,更注重学生在课前及课后的自主学习环节;不仅重视教师教了什么,更注重学生学了什么。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明显。
第二是教学手段改革。学校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投入近四千万,基本建成“三全三化”智慧校园,即信息化应用覆盖全部教学活动、覆盖全体师生、覆盖全校,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信息化。特别是与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公司联合开发蓝墨移动大数据教学管理平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信息化,推动了课堂教学革命。学校被评为“2018年全国云教学管理十大示范院校”。教学信息化同开发内化教学模式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第三是学习评价方式改革。针对以往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学校对学生学习评价进行了改革,创立了素质学分制评价模式,素质学分制评价模式是以素质评价为价值定位、以素质学分为基本计量单位,对大学生进行素质评价和学业管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素质测评是在搜集、分析和处理测评对象的素质表征信息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测评程序、测评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是否将所接受到的知识“内化”及其内化程度的测评。
将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比例由原来的4:6调整为6:4,由终结性评价为主转变到形成性评价为主。为了解决形成性评价中平时成绩的客观、真实与准确的难题,我们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完善了学习评价标准体系;二是运用信息化手段规范平时成绩的评定与记载。
以上“三个三”是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特征。其中,“三个突出”构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系统,“三条路径”和“三项改革”构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手段系统,目标系统与手段系统有机结合,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特色办学彰显实力,开拓创新熔铸辉煌
回首武昌理工学院的改革开放之路,探索的脚步从未停歇。办学21年来,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并推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以特色求发展,以创新铸辉煌。近年来,学校各项管理生机勃发、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师队伍和谐幸福、学生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武昌理工学院已真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根据湖北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学校多年招生分数线均高于批次线60-80分;2015年学校理科本科录取分数线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第1;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2%以上;2014年、2015年毕业生签约率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第一名;考研考公率逐年上升,近30%毕业生就职于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大型企事业单位,涌现出一批年薪在20万以上的就业“高薪族”;学生自主创业蔚然成风,校友资产过千万的达300余人,有的校友公司资产达到上亿元乃至上百亿元。招生旺,说明得到了广大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就业率高,说明得到了用人单位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同时充分证明了学校培养的人才质量高。
二是学科专业建设日趋完善。学校现有本科专业47个,拥有40余个教学科研平台,获批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重点培育专业,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省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还在湖北省民办高校中拥有首个研究生工作站;形成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密切对接的电子信息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环境与生物医药、土木建筑、工商管理、文化艺术等应用型学科专业群;获批2个湖北省高校改革试点学院,35个教育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项目;2个项目入选荆楚卓越工程师协同育人计划;获批省级精品课程9门;获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6项,获奖数量与层次名列全省同类高校第一。
三是科学研究再创佳绩。学校获批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科研平台;获批共融机器人协同控制系统、生物多肽药食两用功能食品研发、生物多肽降糖药物筛选及机理研究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转设以来,获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58项;发表论文2242篇,其中SCI、EI及核心期刊366篇,出版教材和著作230部;获批国家专利188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四是国际合作交流脚步迈得更大。学校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新加坡等16个国家的48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在世界20多个国家招收155名留学生,并在日本大阪和法国巴黎开办了海外校区,为学生出国留学深造、国外带薪实习、海外游学和就业开通了直通车。2017年学校位居“中国民办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第二名。
五是办学竞争力强社会声誉高。学校在“2012中国大学本科教育最具公信力排行榜”位居第144位,全国仅两所民办高校上榜。获评央广网“中国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一名、腾讯网“品牌实力民办大学”第一名、新浪“最具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第一名、网易“就业竞争力高校”第一名等,多次入选“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中国十大品牌民办大学”、“中国最具综合实力民办高校”等。学校被中共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湖北省级文明单位(校园)”,被中共湖北省委高校工委和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称号,荣获湖北省“十佳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六是全国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成功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施,有效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新华社、中新社、新华网等数百家媒体高密度进行深度报道,在网上输入“成功素质教育”搜索,相关网页达近5000多万条。
七是受到了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近年来,先后有三百多所海内外高校的领导、专家到学校调研、考察和交流。我国著名高等教育家潘懋元教授亲率20余人的博士团队来校调研一周,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题词:“祝贺成功素质教育实验成功”。多位知名高等教育专家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发文盛赞成功素质教育,如《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破解大学素质教育难题》《大学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全面创新》《一种引发高等教育革命的新理论和新模式》等,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周满生教授说:“成功素质教育是具有突破意义的理论创新和具有样本意义的实践创新。” 原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杨福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等著名专家学者对我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及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校园建设等,均给予了充分肯定。以原武汉大学校长顾海良教授为主任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为:“武昌理工学院提出并创立了成功素质教育及其理论体系对于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是对高校素质教育理论的创新。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先进性和示范性。对我国独立学院乃至一般高校都具有借鉴价值和启示意义。该成果属国内首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八是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肯定。2015年,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组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创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组,进行了为期一年多的深度调研,形成了“武昌理工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主要经验及建议”课题报告。课题组认为,武昌理工学院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模式、新路径、新方法,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课题组建议:认真总结武昌理工学院的成功素质教育经验,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2017年1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中央书记处书记杜青林批转的《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研究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武昌理工学院在培养人才方面所作的有益探索,值得推广。2017年5月11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题为《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大学生素质教育模式》的教育体制改革简报,向全国高校推广武昌理工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典型经验。2017年5月25日,全国政协、教育部、省政府、省政协、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战略规划办领导和专家就落实刘延东副总理批示来我校召开了现场办公会。湖北省教育厅发简报要求全省高校认真学习借鉴。
(特别思政课部李超峰副教授的大力支持)
1111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