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武昌理工学院东区网球场内网球在挥舞的拍子之间弹跳、飞跃;羽毛球场上白色的羽球飞扬,像一只只活力四射的飞燕;汤逊湖畔绿茵地上草皮柔软,黑白的足球在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稳稳地进了球门,球员们拍手欢愉雀跃。当夜幕降临时,学校运动场上热闹非凡:同学们三五成群、浩浩汤汤奔跑在橘红色的塑胶跑道上;操场东侧大灯下跆拳道协会正训练,每一次踢腿都带着一声“哈”,气势磅礴;西侧的排球场常有球友结伴,上演着帅气的扣篮;篮球架下更是熙熙攘攘,运球、箭步、腾空、投球,进筐!
学校里不仅开设了太极、网球、羽毛球等多种体育类选修课,还组建了风魄跆拳道社、排球社、散打协会、双节棍协会等体育类社团,此外,各学院的篮球队、足球队、棒球队等运动队伍也活跃在校园之中。武昌理工学子通过运动展现出了属于大学生的青春与光彩。运动给我们生命带来阳光,也是我们青春最美的姿态。
“快防守,回防。”“传球,好球,球进了!”伴随着篮球场上球员们的呐喊,最终球进了篮框,引起现场一阵欢呼。武昌理工学院篮球场上正在上演着一幕幕精彩的篮球赛。
球场上拍打篮球的声,球员的呐喊声,观众的欢呼声以及微风擦肩而过的声音给学校增添了一丝活跃的气息。比赛开始,随着裁判手中哨声的吹响,篮球在发球员手中飞快投出,并精准的传到队友手中,仿佛像是已经经历过上百次的排练一般。每一次的传球都是那么出其不意,不需要任何言语的交流,仅仅只是一个眼神、一个微妙动作的示意,篮球就从一个队员手中传到了另一个队员手中。“投!”“好球,进了。”篮球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命中球筐。
篮球不仅在考验球员的体力,也考验着团队成员的智慧。一个不经意的眼神示意,小动作的指示,队友立马会意,团队密切配合。演示着在场下已经“排练”过无数次的动作。汗水浸湿了衣服,洒满了球场。
一路披荆斩棘,球场与汗水见证着他们成长,他们秉承着对篮球的热爱,走到一起。他们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有利条件和自己的课余时间,积极组织开展篮球活动比赛,各学院学生之间相互切磋技艺,交流经验,相互成长。学校“新生杯”、“卓越杯”,他们从不会缺席。
球员张泽奕说:“因为热爱,所以我们在这里相遇,篮球已然成为我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每场比赛都将成为我们努力进步的见证,我们将继续坚持下去。我相信,未来,我们依旧是最闪耀的。”
古龙曾说过:“这世上拳头比石头硬的人毕竟不多。”但在武昌理工学院操场上,却破例了。散打协会副会长吴义龙一声喝响,只听得拳头落在对手身上短促的重击声,“咚!”这是一阵拳肉相击的闷响。操场上暖黄的灯光落下来,“唰唰”地在人形之间变幻,但比光影闪烁得更快的是拳头,影子似乎还未动,坚实有力的拳头已经到了眼前。
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九点,操场西侧就有这么一群练散打的同学准时亮相,一双运动鞋,一身简单的贴身衣物,过了小雪的武汉,已然有些凌寒,但在前来练习散打的同学们身上却不见丝毫畏寒之意。他们沉稳地抬起手,在胸前勾起双臂,一前一后的臂膀上肌肉紧绷,像是要撑破他们单薄的衣衫和周遭的冷空气对抗。
“再来!一!二!三!”陈思奎作为学校散打协会会长,负责每天晚上的带练。在他的口号声下,同学们出左脚、左直拳、右勾拳、跟脚、左摆拳,虎虎生风,拳拳到位。散打运动最基本的特征是能徒手对抗格斗,而这种对抗,是需要双方掌握了散打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术,经过一段训练,在没有固定格式的情况下,进行的较技、斗智。散打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内容之一,一招一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每一次抬脚都是一场凌冽的进攻,每一次出拳就是一次斗志的出击,“我们更多地是在教他们技法的同时传承这一份文化,以及弘扬这项独特的运动中的精气神。”陈思奎说。一直是学校优秀社团的散打协会,每年都为学校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散打人员,出腿挥拳矫健明快,虽名为“散”打,却在一招一式中凝聚着一股子精神,可谓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初冬的寂寥,少了百鸟花香,却有“道人”为伴。你见过每日清晨,老人们的柔缓稳沉的太极步伐,但你未必见过暖冬清晨,武昌理工学子们活力四射的青春太极;或许你见过体育课上同学们灵动柔美的太极身姿,但你未必见过宿舍里反复琢磨太极韵味的灵动学子。武昌理工学院化成“江湖”,“江湖”道上必有“道人”相随。
冬日清晨,晨曦相伴。商学院的同学们早已到达操场,随乐而动,放松身心。“起势——”随着领拳者声起,同学们长吸一口气,随自身气息而发拳。从“左右野马分鬃”到“十字手”,出拳出掌,缓慢而柔,步伐轻灵绵软。同学们认真且享受的挥洒出一拳一掌,使得整个操场笼罩着一股沉稳的气势,同学们手中似乎环抱着一个无形的球,仿佛要与这球融为一体;脚在地面划出一道清逸出尘的弧线,看似很轻,却蕴含着极大力量;当同学们把双手往上提,整体变得更起势昂扬。“收势——”最后一式不同于第一式心静如水,更在于细细品味这整套太极24式。
太极无需刚强的气势,需要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关键处爆发暗藏的力量。每个人对太极的感悟有所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太极风格,在武昌理工学院这个“江湖”,每个同学都拥有自己的功夫。
随着夜幕的降临,操场上响起一声宏亮喝令:“上课!”身着白色道服的同学们齐声喊“教练好!”然后互相四十五度鞠躬。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武昌理工学院晚上大操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在场的每一位同学无不都是跆拳道爱好者。因此不管是刚开始的热身拉韧带,还是接下来的学习跆拳道的动作练体能。即使每一项都是对他们意志的一种考验,但他们仍然坚持着、忍耐着。“正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说的那样,坚持到最后的人,一定是优秀的人。”学校跆拳道协会会长编导1604班的邓袁经常这样鼓励大家。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你会发现收获的不光是腰间那五彩的腰带,更是人生的道理,强大的精神力量会带着大家克服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迎难而上。
训练时,大家一起扎下马步,出拳手刀不停变换,上下中格挡犹如闪电一般干净利落。伴随着每一声“哈”,整个队伍气势磅礴。跆拳道舞是把跆拳道基本腿法、拳法、步法巧妙的贯穿起来,一招一式展现出他们平时训练扎实的基本功。因为跆拳道大家走到了一起,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精神的集合体,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技术不在高低,而在于领悟。没有惨叫,决不放手,是他们的信念。要有水的性格,无色无味,无欲无求,柔极至刚,这也正是人生的价值之一。
“咚咚”一步紧接一步,脚步开始加速;“砰砰”一动跟随一动,心跳越发强烈。最终,箭般,冲刺飞跃,踏过终点线。谢瑞接过室友递来的水,咕噜咕噜灌下喉咙,然后大口喘息,坐在一旁歇息。
这样的情景每天都会在武昌理工学院大操场上出现。因为有了步道乐跑软件的督促,热爱跑步的同学们也更好地了解到自己跑步的公里数以及配速,加强了体育锻炼的动力和乐趣。 来自编导1802班的田启明热爱跑步,每天早晚半个小时的跑步是他必不可少的业余活动。而对于跑步能给他带来的好处,光是减肥、减压、强身健体这几项就足够他坚持。
他双腿下蹲,目光如炬直视前方,眼神紧盯前方正在跑步的同学,突然如同脱缰的野马般向着前方的目标直奔而去。一步,两步,三步,“咚咚咚”的脚步声伴随着心跳声往前迈去,衣袖被风吹的鼓起,渐渐地他的呼吸开始急促,嘴上不断喘着粗气。最后,他渐渐地超越了前方的同学,冲过了终点。虽然累,但是他的脸上却浮现出笑容。可见,在运动会来临前有着这样的训练效果也是十分喜人的。
在学校的操场上,还有无数个跑动的身影在这样日日夜夜坚持着。繁星闪现,他们也如同繁星点点,明亮闪耀。热爱跑步的他们在跑步中挥洒着自己的汗水,享受着自己的运动青春。
一传,二传,扣球!和往常一样,下午四点,学校操场西侧的排球场上聚集了十来个球友,在暖阳下大家伴着汤逊湖的微风,在球场上打得热火朝天。
对面发球,只看见一个远球直冲过来,球员双腿屈膝,两手轻扣,眼睛直勾勾的顶着球来的方向,做好一切,准备接球。可事与愿违,接球的位置不对,打在了手指上,球偏离了轨迹。眼看球就要擦着网子落到自己场内,前排队友立刻补位,在千钧一发之际接住球传给其他队友,紧接着一个扣球,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真的是惊险而刺激的一个回合,但就是在这小小的一个回合里,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排球运动的魅力所在。
排球比赛精彩纷呈,扣人心弦,路过东区运动场时,常能听见围观同学的喝彩声。球员之间流畅的配合,多变的战术,不仅体现了同学们娴熟的球技,高超的战术,更展现了大家良好的体力和高涨的热情。平时的好天气,排球协会会长张伟积极组织同学们打球,并通过投票的方式决定每周四下午5点和周六下午3点为固定练习时间。
“好球!”排球场上又传来一声喝彩。属于他们的精彩仍在传球和扣杀中延续……
在武昌理工学院的运动场上,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一群穿着球衣,随着足球奔跑的学子们,他们就是文法与外语学院的足球队成员。
只要不是下雨天,他们都会把空闲时间用来练球,在操场上肆意挥洒着自己的汗水。入冬的汤逊湖畔,阵阵寒风让人只想回到温暖的宿舍休息,但他们却选择用足球的热情回应天气的寒冷,用对足球的热爱舞动自己的青春,在大操场上尽情展露自己的风采和坚实有力的肌肉。
每一次发奋努力的背后,定会有加倍的赏赐,这群入学才数月的热血青年们,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训练后,终于在学校足球比赛上一路过关斩将,斩获文外足球队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冠军,获得了学院的足球荣誉。
守门员张博说:“在此之前,我几乎没有什么足球基础,参加足球队,仅仅是因为喜欢。但是,两个多月以来的训练,让我更加懂得了团队意识和彼此配合的重要性,这给我的生活学习带来了很大帮助。我相信,我们足球队的每个人都在这里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成长,为了荣誉,我们会更加努力!”
黑白两色,在草地上滚动出青春的旋律,凛冽寒风,吹不灭运动健儿的澎湃热情。
“嘭!”一声清脆的响声在东区羽毛球场上响起,球如飞燕般在天空划过一道美丽的弧线,直向对面的人飞去,只见那个人不慌不忙地将球拍一翻,精准地将羽毛球给击了回去,就这样一来一回,球在空中不断划过,突然,一个高球过去,对面的人迅速跑到前场,站稳,跳跃,“嘭”地一记前场杀球,完美扣杀。
这是学校东区羽毛球场上常常上演的场景。初冬季节里,他们不畏寒冷,穿着短薄的运动衣,踏着球鞋背着球拍,三五个结伴一起来这里切磋球技。
因为羽毛球,他们体验到了在球场挥洒汗水的快感,前网扣杀的自豪,惊险救球的紧张刺激,更收获了一群志同道合者。“我们虽然来自不同的专业,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一个共同的愿望,我们爱羽毛球,渴望更高的球技,羽毛球与拍子合奏的清脆声是任何乐器也模仿不来的。”经常在那里打球的李昊天同学如是说。
“嘭!”“啪!”球拍在这群少年手中挥动,白色的羽毛球来回飞舞,在湛蓝的天空下书写着他们对于羽毛球的热爱和坚持。阳光洒向健步的他们,影子在脚下舞动,武昌理工学院因为有他们,更加充满了活力和爱。
上前一步走,双手抱拳行礼,双脚打开,微蹲,深吸一口气,教练发出“走”的一声令下,双截棍就从他们手中飞出,在空中飞快的移动,从左腰到右腰,再弹回到左腰,再到左肩、右肩,一串动作连贯自然,双截棍和空气碰撞发出“呼呼”的声音,酷炫至极。
武昌理工学院双截棍协会于2006年成立,12年时间吸引了大批热爱双截棍的学子加入,只要不下雨下雪,每个星期一到星期四的晚自习之后,都能在操场上看到双截棍协会成员们喊着口号一遍遍训练的场景。武汉的初冬,凉意渐起,但这阻止不了他们每晚练习一个小时的决心。夜幕之下,穿着单薄道服的他们,手握冰冷的双截棍,依然把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练习中。
“动作是正确的,身体再打开一点,不要拘谨。”“好的,大家跟我一起再来一遍。”双截棍协会会长杜俊哲的声音响彻整个操场。有时成员们一个动作每天可能会练习不下于五十遍,甚至上百遍,直到所有人能够打得标准,整齐划一。
杜俊哲说:“每次只要听说有人想要了解双截棍我都会非常高兴,能够在学校里传承传统武术,弘扬双截棍精神让我感到非常骄傲。”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之一,双截棍运动是集健身、防身、表演、竞技于一体的新兴时尚运动,如今正在武昌理工的操场上蓬勃发展。
“啪”是平击声,“嘭”是上旋声,“唰”是切削声……穿过东区运动场,总会伴着这阵有节奏的交替声,抬眼望去,网球场高高的绿网内有好几位同学在那儿对打网球。
抛球,侧身,提臂,挥出,双方球员从那一刻起,紧盯着球的行进路线,跟着奔跑,再一个华丽的侧身,时而双手握拍,时而单手拿拍,从身体侧下方挥出,亦或向上跳跃,轻触扣球,短暂的两秒时间,身体在空中展露出完美的弧线,犹如郭靖射大雕时的弓,一曲一伸都显得那么有力气,这才是大学生应有的朝气与活力,双方之间的你来我往不像是一场球员间的博弈,而更像是君子间的切磋合作,每一球都打得恰到好处。
有球的地方自然就有观众,网架外也总会有三五个球迷站在斑斓的树影下,为他们加油喝彩,场上也有不甚精通的网球新爱好者们,反复练习着抛接和发球姿势,在汤逊湖风吹不到的这个运动场地里,伴着暖阳,学子们尽情挥洒着热情,远远看上去,像是一幅美丽的青春画卷。
作者: 徐晓 于可 策划 杨槟蔚 徐静茹 唐强 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