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大学之于学生,正如窠巢之于飞鸟,虽是身体一时的寄托之处,却是心灵一生的成长港湾。
历经三年的奋战,来到了武昌理工这个大家庭,母校的生活绚丽多彩,她像雨后的天空,充满七色彩虹。有老师的热情关怀;有无忧无虑的生活;有同学温馨的友爱;这里充满了成长的喜悦;这里有许多感恩往事。母校是我们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
任何大学都要开设军训,武昌理工也不例外,但在骄阳似火的酷夏,愿意亲自陪伴学生,探望学生,与学生一同汗流浃背,挥汗如雨的校领导却非每个高校都有,热爱学校的萌芽从这时便悄然在心里种下。后来因为疫情原因,学校施行了封寝静默管控,几天的饭钱皆是学校来承担,饭菜非但不寡淡,反而每日三餐营养搭配,心意味道份量俱足,抓住了学子的胃,也抓住了学子的心。把学生放在心上,学生把它高高举起,校爱学生,学生爱校。
热爱一所学校的时候,自然也对学校有了归属感。学校为我们开设素质拓展,开设迎新晚会,鼓励我们读书,鼓励我们创业,都是为了全面培养我们的能力,而在校中我们的进步无不体现着学校各位领导的良苦用心,凝结着各位老师的滴滴心血,我们该为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校而骄傲。母校正如第二家,我们应以母校为荣,为此我们自当努力学习,精益求精,让母校也以我们为荣。
学校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在校训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追求成功,走向卓越。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每个人对于成功与卓越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而校训则正是因为如此,并不狭义规定每个人的成功,而是告诫学生要永远去追求更好的自己,追求属于自己的成功,既可以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也可以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成功无定义,校训如此,学校亦如此。 学校者,造就人才之地也,治天下之大事也。在如此校训之下,我们学校走出了许许多多为社会为人民做了贡献的优秀学生,例如电子信息工程专业2013届校友张霁,他在校内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在校训的熏陶之下,拿到了优秀学生等一系列奖项,毕业后更是成为华为“天才少年”最高档中的一员,年薪201万元,全球仅4人。除了华为,他还拿到腾讯、IBM、阿里巴巴等公司的offer,其中最高年薪超过360万人民币,是学校优秀学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这些成就离不开学校的优良学风和校训。至于其他学生也遍布天下各处,例如曾获“长江学子”之称的周雅丽、赵沁沁等学长学姐,都在为中华的伟大复兴尽着自己的一份力,而莘莘学子正是学校之根本,强校之基石。
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期望,这是习近平主席对青年的寄语,与我们的校训异曲同工,我们应该坚定不移跟党走,在党的领导下,提升自己、心怀感恩、铭记校训,为强国、强校奉献自己的力量,不负韶华。
诸君,前行!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于:2022年武昌理工学院“爱校、荣校、强校”演讲比赛总决赛)
|